地下治污地上造景,通州又一家公园向市民开放
新京报讯(记者吴婷婷)地面蝴蝶翩跹,地下进行着日均18万吨污水的深度净化。7月2日,记者从北京市水务局获悉,位于通州区的碧水污水地下再生水厂地面景观公园于7月1日向市民免费开放。
曾经,人们总是将污水处理厂与“脏乱差”联想在一起。“过去路过老厂区附近,总忍不住掩鼻快走。”带孙子来公园游玩的张女士坦言:“现在完全变样了,成了带娃学知识、休闲娱乐的好地方。”这一转变源于碧水项目的创新基因——“地下治污+地上造景”模式。
污水处理的十余道复杂流程全部藏于地下,地面则变身为占地110亩的生态绿洲,彻底颠覆了传统污水处理厂的刻板印象,成为“环境治理+城市更新”的鲜活典范。

污水处理的十余道复杂流程全部藏于地下。秦鑫 摄
据介绍,这片新生绿洲规划四大功能区。科普体验区与水科学教育区里藏着最受孩子们欢迎的“魔法装置”——老式压水井。只需先倒入一碗水作“引子”,无需电力或燃油,通过巧妙利用大气压强,就能压动杠杆源源不断地抽出水流。这股清泉被引入旁边的小型水景系统,让亲子家庭在亲身体验中理解物理原理的奇妙。配合污水处理工艺展示牌和节水宣传板,水循环的奥秘变得生动可感。

科普体验区与水科学教育区里的老式压水井深受孩子们喜爱。秦鑫 摄
更有趣的是,承担工艺功能的四座排放塔,本身也化身为独特的水文化载体——塔顶分别镌刻着“海晏河清”“风调雨顺”“天下熙宁”“上善若水”。它们不仅饱含美好愿景与水文化精髓,也构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元素。
大众活动区与林间休憩区是孩子们的乐园。旁边,一幅画卷式的大运河文化墙徐徐展开,讲述着流淌千年的水故事。在林木葱茏的休憩区,油松、海棠、丁香等以复层混交方式营造出近自然林群落,为市民提供静谧荫凉的放松角落。

公园内景色宜人。秦鑫 摄
据了解,即日起至10月15日,地上景观区每周二、四、六10:00-18:00免费开放,无需预约。10月15日后每日免费开放。若想到地下深度探索,见证“污水化清流”的科技奇迹,可通过“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小程序于开放日预约参观地下工艺段、国家工程实验室及科普展厅,近距离感受“浊水重生”的全过程。
编辑 张磊
校对 李立军
相关阅读:
- 2025-07-02 20:49:00 地下治污地上造景,通州又一家公园向市民开放
- 2025-06-16 09:02:00 江成到牟平区调研督导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边督边改工作
- 2025-06-14 17:46:00 晋祠讲解员化身“宋代侍女”讲述文物背后故事
- 2025-06-13 14:44:00 这些画面,记录下大运河美丽多情的夏天
- 2025-05-31 09:23:00 西咸法院 | 当“红领巾”遇上“法袍”
- 2025-05-31 08:55:00 长春话剧院儿童剧《密林中的孩子》即将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