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词典丨幼有所托,消解生育顾虑的“国家担当”

初为父母者,常被劝诫“要学会放手”。但是,放开的那双小手会被谁牵起,不仅是年轻父母的养育负担,也是一项亟待解决的社会课题。
今年全国两会,“普惠托育”成为热词。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随即,3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透露,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相关育儿补贴的操作方案,届时在育儿补贴方面会有直接的惠民措施和相应的政策安排。
育儿补贴在路上了!这项关于生育的民生礼包,用真金白银的投入和托育教育资源的配置,将政策福利辐射到更多家庭,切实分担小家庭的养育成本,成为实实在在的托举。
山东已经在行动!山东锚定家庭育儿需求,鼓励幼儿园开设托班。2025年1月,山东省发布了《支持幼儿园开设托班的若干措施(试行)》,鼓励所有具备条件的幼儿园在满足3岁至6岁幼儿入园需求的基础上,广泛开设托班,招收2岁至3岁幼儿入园,争取到2025年底,能够提供托位10万个左右。从托位供给、经费保障、托育质量等方面入手,为2至3岁幼儿提供普惠性托育服务。让孩子能够“托得上”“托得起”“托得好”,以“教育所能”更好服务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
托幼一体化不仅是服务模式的创新,更是对儿童成长规律的尊重。2岁以上的孩子需要更为多元丰富的集体氛围,入托能够帮助获得动作、语言、认知、情感与社会等多方面、系统化的发展与提升。托幼一体服务的推广,将为家庭减负、为儿童成长护航、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筑基。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对每个家庭来说,育儿都是一件长周期的大事。除了生育本身,涉及孩子成长方方面面的重要环节,都可能成为影响生育率的那块“短板”。用爱托举最“最柔软群体”,有效缓解家长对“托幼衔接难”“教育断层”的焦虑,减轻家庭育儿负担,才能释放生育潜能。
从“家长带娃”到“政策支持”,从“家庭责任”到“国家担当”,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愿景,正在被勾勒得更加立体。
(综合光明网、工人日报、上观新闻等)

看台&无限工作室联合出品
策划:魏鹏 辛然
统筹:马洪震 武玮佳
编辑:张玉清 沙斯媛
翻译:武玮佳
设计:陈艳娇
相关阅读:
- 2025-04-30 16:44:00 双牌:千里送锦旗 警民情意深
- 2025-04-30 09:56:00 游乐场因让儿童单独进入受伤担全责
- 2025-04-28 14:15:00 增长27%!“五一”假期日均出入境人员将达215万人次
- 2025-04-28 11:51:00 四部门重磅发声!适时降准降息,建立育儿补贴制度
- 2025-04-27 07:48:00 2025 全国“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主会场(山东·济宁)活动在微山县举办
- 2025-04-26 20:00:00 “小胖墩”为何越来越多?12岁男孩极端减肥被送进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