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花都村镇工改疾进,未来三年将形成连片园区超1000公顷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 广州报道
近年来,广州市花都区持续推进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探索了多种村企合作模式,推出了系列优惠政策。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从花都区获悉,目前其正推进村镇工业集聚区改造项目19个,总用地面积约4.8平方公里,其中8个项目已纳统,计划今年完成改造1000亩,预计可释放158万平方米产业空间。
花都是广州北部的工业大区。自改革开放以来,各镇村集体积极自主招商,大量“三来一补”工业在此落地扎根,形成“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场面,逐渐生长出狮岭镇皮革皮具、花山镇声光电等特色鲜明的镇村产业集群。
数据显示,花都区村镇工业集聚区面积达18平方公里,集体留用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合占全市17%,承载了规模庞大的制造业。
但随着时代变迁,早期粗放的开发模式也日益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村镇工业聚集区空间布局“小、散、乱”问题突出,存量空间已难以满足新增产业需求;另一方面,产业层次偏低也拖累了经济效益和村民收益,园区内42%的物业存在转租经营现象,“多手房东”问题普遍,企业根植性弱、流动性高,大型企业、创新型产业和高端人才入驻意愿不足。
为给产业发展争取更多空间,工改已迫在眉睫。但项目利益关系复杂,全区每个村园项目平均涉及28个权属主体和企业,政府财政难以持续支持,企业也担忧投资风险。在此背景下,如何激活更多主体的参与意愿,提高改造效率?
对此花都区探索了“混合改造,净地出让”“自主改造+”等模式,协调各方利益。
例如,狮岭时尚智造产业园(一期)项目便采用了“自主改造+合作开发”的模式,由企业作为改造主体统筹负责集体用地完善历史用地手续和“集转国”,完成土地连片开发,土地可用于分割转让与融资。
产业园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超过8.5亿元,村集体年收入预计可达2200万元,较改造前增长10倍,并直接创造3000个本地就业岗位。村民也实现了“土地租金+工资收入+经营分红”多元渠道增收,形成人口集聚效应并激活农村消费市场。
再比如,同在狮岭镇的辛庄村项目一期则采取了“土地征收+统筹留用地开发”的模式。项目一期用地原租金收入约12万/年,改造后达234万/年。
据悉,项目通过政府引导产业、民企主导改造、村集体分享收益,是花都区第一个引入本区规上企业、成功实现村企合作改造的村园项目,为本土民营企业耀晖控股公司解决就近增资扩产需求,形成多方共赢。
为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参与工改项目积极性,花都区还试图降低改造门槛与成本,例如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参与的工改项目给予更优惠的产税指标、准入标准,并大幅降低低效用地分割转让最小单元建筑面积。
此外,对于改造后的土地发展哪些产业,花都区搭建了“政-村-企”三方沟通与合作的村园产业大招商平台,并绘制了一张村园产业招商地图。据介绍,《花都区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系列招商手册》针对全区重点村镇工业集聚区改造项目形成招商地图“一图一表”,根据全区15大重点产业平台发展方向,结合项目区位和空间特征明确项目适配的招商方向。
花都区是广州北部增长极的核心承载区。花都区相关领导表示,花都是广州市实体经济的主战场,未来广州27%的产业用地空间就在花都区。
根据《广州市花都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全区行政范围划定了111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控制线,居全市首位;其未来近七成土地增量将向重点产业平台投放,释放超35平方公里优质连片建设用地,形成2个万亩级、13个千亩级产业空间矩阵,向智能网联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而村镇工业改造为这一产业规划提供了载体保障。
未来三年,花都预计收储一批零散村园,释放280公顷高品质城市服务用地;推动29个村镇工业集聚区改造项目,形成超过1000公顷连片园区;促进高端产业和空间双向匹配,新建超2000万平方米优质厂房,导入超3000家优质企业。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阅读:
- 2025-05-05 17:49:00 广州花都村镇工改疾进,未来三年将形成连片园区超1000公顷
- 2025-05-04 21:05:00 化州市江湖镇商会成立 助力和美江湖产业振兴
- 2025-05-04 16:14:00 全国劳动模范姚春雷:茶山上的逐梦人 匠心铸就劳模荣光
- 2025-05-04 11:06:00 盛李豪黄雨婷霸榜世界第一 ,“干饭哥”积分破万创历史
- 2025-05-03 07:15:00 经济日报金观平:确保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合理
- 2025-05-02 17:04:00 深汕西部水源项目启动主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