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如何做好青少年红十字工作?杭州市青蓝小学百廿传承,以人道精神润童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4 21:1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素萍

盛夏时节,水域安全牵动人心。7月11日,杭州市青蓝小学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以一场主题鲜明、形式生动的“小手拉大手 共筑防溺安全网”志愿服务活动,将防溺水教育从理论课堂延伸至河岸实践,为暑期安全注入坚实力量。

作为该校暑期志愿服务系列活动的第二场,此次活动不仅提升了小志愿者们的自救互救能力,更彰显了这所百年名校深厚的红十字育人底蕴。

1989 红旗大队(上图);今年的志愿服务活动(下图) 学校供图

理论结合实践

筑牢暑期安全防线

小手拉大手,共筑防溺安全网。现场,全国最美救护员、杭州好人沈俊为青蓝小学的小志愿者们带来了一堂干货满满的防溺水安全必修课。

课堂上,沈俊叔叔摒弃枯燥说教,巧妙运用真实溺水案例剖析、紧张的情景模拟演练和热烈的互动问答,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识别溺水高危行为,以及关键时刻自救与互救的核心要领。专业的讲解、生动的形式让小志愿者们听得聚精会神,深刻认识到“水边无小事”,安全警钟长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后,小志愿者们并未停留在课堂,而是在沈俊的带领下,奔赴学校附近的东河沿岸,开展实地巡查。他们的核心任务是检查“一圈一杆一绳”救生设备的配置情况。小志愿者们一丝不苟地检查每一个救生圈是否完好、救生杆是否就位、救生绳是否可用,并认真填写设备检查记录卡。在沈俊的现场指导下,他们更亲手操作,学习了这些关键救生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这不仅是技能的实践,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传递——每一件看似不起眼的救生设备,都可能在危急时刻成为挽救生命的希望之光。

活动在庄严的宣誓声中达到高潮。全体小志愿者面向东河,举起右拳,誓言铿锵:“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争做安全小卫士!”这誓言,是青蓝学子对生命的敬畏与承诺,更是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具象化表达。

此次“理论+实践”深度融合的主题活动,成功地将防溺水安全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孩子们的生命安全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实践防线。

今年暑假的志愿服务活动。学校供图

百廿传承

红会基因的深厚积淀

此次防溺水志愿行动并非孤立事件,它深深植根于青蓝小学跨越百余年的人道主义沃土之中。

这所坐落于西子湖畔的百年名校,自1906年建校之初便秉承“仁爱济世”的育人初心,历经1931年救国教育、国难教育的淬炼,到60、70年代涌现出以博爱奉献为理念的杰出教育者,红十字精神早已融入其血脉基因。1982年,学校正式成立红十字会,标志着其红十字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2025年,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成为对其百年坚守与时代践行的最新肯定。

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是红十字工作高效运行的基石。在党总支的引领下,青蓝小学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一心三级多元协同”红十字会组织体系,织就了一张经纬交织的生命守护网。

“一心定盘”:由党总支书记亲自担任会长,将红十字工作纳入学校发展核心规划;德育分管副校长任副会长,负责日常工作的具体落实。

“三级落地”:建立了校级红十字会、年级红十字社团、班级红十字小队三级组织架构。校级红会负责统筹决策,年级社团分层实施项目,班级小队确保全员覆盖,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多元协同”:积极联动家庭、社区、医疗机构,成立“急救教育联盟”,有效整合资源,让人道主义精神从校园血脉延伸至更广阔的社会肌理。

青蓝红十字小会员在学校急救教室进行应急救护CPR体验。学校供图

创新实践

六维驱动铸就青蓝范式

青蓝小学的红十字工作并非墨守成规,而是通过持续创新,形成了系统化、特色化的“六维驱动”青蓝范式:

课程迭代,生命守护的四阶跃升。学校高度重视校本教材研发,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实现了四代跃迁。2003年首创《情满人间》全套六册,开启应急救护知识启蒙;2009年编撰图文并茂的《青青蓝蓝说安全》,并配套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情景剧深化认知,该教材荣获第六届中国中小学校园电视其他类金奖;2017年《十字闪耀,与爱同行》全面升级;2024年再次迭代推出更贴近学生生活的《闪闪红十字》。四套教材因其系统性、实用性,均被评为区级及以上精品课程。当急救知识跳脱纸面,当博爱精神浸润角落,教育便有了生命的温度,扎实的课程基础结出硕果——2024年,学校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组织的生命安全教育自救互救知识竞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

学校编撰生命安全教育相关课程。学校供图

基地建设,科技赋能重塑体验。在各级红会支持下,青蓝小学建成了拱墅区首个学校生命教育体验馆,利用“黑科技”彻底改变了传统生命教育模式,让抽象知识变得立体可感、危机情境得以逼真模拟。比如,课程教学区,配备人体模型等设备,用于常规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训。比如,互动体验区,引入VR技术模拟火场等灾害逃生场景,训练生存本能;设置智能急救导师,能对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操作进行毫米级纠错,实现精准教学;打造5G模拟仓,通过未来交通模型智能互动,达成生活化的安全教育。开馆仅两个月,该体验馆已接待校内外人员3177人次,不仅服务本校师生,更成为全区中小学教职工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并向社区开放。

阵地打造,文化浸润无处不在。学校精心打造“一廊一角一IP”红十字文化矩阵,让博爱精神弥漫校园每个角落。百米文化长廊,生动展示百年红会发展历程和青蓝红十字大事记,成为行走的德育课堂,内容深入每个青蓝学子内心;班级红十字角,每间教室都设有专属角落,张贴知识、摆放急救包、手册和学生作品,成为方寸之间的生命守护站;形象大使“青青、蓝蓝”,佩戴红十字会徽的学生形象大使活跃于校园各处,是跳动在孩子们胸前的红心,将红十字文化具象化、人格化。

“青青•蓝蓝”校园红十字IP形象。学校供图

机制保障,四维引擎驱动长效。学校创新采用“教联体”形式,紧密咬合“家校社医”四方齿轮,保障红十字工作长效运行。深度挖掘家长资源,招募家长志愿者,利用职业特点通过晨会、家长课堂传授急救知识;聘请全国最美救护员沈俊等担任校外辅导员;联合浙医一院、浙大二院等共建单位,为全体教师提供应急救护、心理健康、防震减灾等专业培训。学校还将红十字教育定位为“生命必修课”,校内教师应急救护员证持证率达100%,校医拥有应急救护师资,社团导师拥有浙江省探索人道法项目师资。青蓝红十字小会员曾作为青少年代表多次参加浙江省救护汇报表演,实况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著名教育学家、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先生为学校“经历教育”品牌题词。学校供图

文化传承,仪式感点燃精神火种。青蓝小学特别注重以仪式感传承红十字精神,拥有持续43年的光荣传统——入队即入会。每年的少先队入队仪式,同步举行红十字小会员入会仪式。当红领巾与红十字徽章交相辉映,小会员们许下庄严誓言。每年的“5•8世界红十字日”,全校范围的应急救护展示与知识宣传已成固定项目。这种浸润式传承培育了近万名“会救敢救”的小会员,实现了从技能掌握到品格塑造的双重升华。

入会宣誓。学校供图

公益实践,小手掌传递大温暖。“经历志愿服务”是青蓝学子的必修经历,年均参与公益活动超1500人次。活动形式多样且影响广泛:传统项目如红领巾义卖、敬老院联欢、爱心伞捐赠持续开展;创新实践成果斐然,小会员自制反诈短片覆盖206个社区登上公安部官媒,“小红帽擦亮小红车”行动坚持6年,2016年“小候鸟”暑期公益活动守护了15个省份624名来杭团聚的孩子。公益实践成就了师生共同的精神成长,学校及社团(如获评“全国优秀红领巾小社团”的红十字爱心社团)和个人(包括全国雏鹰奖章、百名好少年、美德少年等获得者)屡获殊荣。

小红帽擦亮小红车。学校供图

育人成效

生命之花的璀璨绽放与广泛认可

青蓝小学将红十字精神深度融入日常教学与活动,润物无声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奉献精神。家长的托付、社会的期待、世界的目光,都是学校进步永不停步的号角!

多年的深耕细作结出累累硕果,学校荣获“浙江省红十字示范校”、“浙江省红十字工作成绩突出集体”、“杭州市首家红十字青少年教育基地”等一系列重量级荣誉,2025年再添“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的国字号招牌。

学校成立红十字会至今,多次迎接国家、省市区领导调研。2017年11月29日,中国红十字会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徐科等一行,2018年11月28中国红十字会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梁惠玲等一行,先后到访学校调研学校红十字工作,均给予高度肯定。2021年10月,中国红十字党组成员、副会长孙硕鹏带队,中央文明委赴杭州调研“红十字救在身边”项目基层联系点工作,肯定了该校的红十字工作。

学校《切实变革育人方式:小学“经历伴随学习”的实践探索》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供图

一次扎实的防溺水志愿活动,映照出青蓝小学百廿年如一日对生命的虔诚守护。

从1906年到2025年,这所百年名校始终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化作一堂堂看得见的课程、一次次摸得着的行动、一份份记得住的温暖。

当“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的誓言在河岸回响,当小志愿者们认真巡检的身影定格成夏日剪影,可以看到,青蓝小学正以其深厚的底蕴和不懈的创新,每个孩子都是传递爱心的火种,每间教室都是生命教育的课堂,为新时代少年筑起最坚实的安全长城,让红十字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在“经历伴随学习和成长”的育人理念下,这个暑假,青蓝小学的志愿行动仍在继续,安全之树根深叶茂,生命之花必将持续绽放。

“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笨百科 鲁ICP备20240533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