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慢性手部湿疹防治,专家呼吁科学防护必不可少丨国际爱肤日
5月25日国际爱肤日即将到来,也正值春夏交替换季的时刻。“此时紫外线增强、雨水增多,部分人手部就开始长疹子、起水疱,像这样来就诊的患者不在少数。”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院长杨斌教授告诉记者,当手部出现这些问题,可能就是手部湿疹,虽不致命,但长期反复发作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高危人群应注意防范,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手部湿疹是一类发生于手部的炎症性皮肤病,开始可能出现红斑、丘疹、水疱 等,还可能发展成糜烂、渗出、鳞屑、结痂、苔藓样变、角化过度、皲裂等情况,伴有或无瘙痒等症状的手部湿疹皮炎样改变,如果症状持续超过3个月或每年复发两次以上,则发展为慢性病程,慢性手部湿疹是涉及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免疫应答改变和微生物组变化的波动性的复杂疾病。

数据显示,慢性手部湿疹的时点患病率为4.7%,每20人中就有1人受到其的困扰,反映了该疾病的广泛性。且慢性手部湿疹患者常常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慢性手部湿疹发生在手部,虽然不像在脸上一样影响容貌,但是因为手部是一个经常需要使用的部位,如果手部经常瘙痒或者很干燥甚至皲裂,都会导致不适。所以看起来似乎没那么严重,但长期迁延不愈对正常的工作、生活、心理影响都非常大。”杨斌说。
“治疗上,无论是急性手部湿疹还是慢性手部湿疹,基本原则都会遵循湿疹的治疗方法。”杨斌说。但手部湿疹有其特殊性,如病因复杂、病程长、容易复发,诊断与治疗存在一定挑战性,需要更具针对性、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减少复发。然而,我国尚未有专门针对慢性手部湿疹的治疗药物获批,患者亟需更安全可靠的解决方案。
除了治疗外,预防是应对慢性手部湿疹的关键。杨斌建议,日常生活中应做到三点:
第一,洗手后立即涂抹含神经酰胺的护手霜,睡前厚涂效果更佳;
第二,接触化学品时佩戴“棉质内衬+防水手套”,避免直接刺激,并控制佩戴时间以防出汗;
第三,使用弱酸性洗手液,减少搓洗频率,减少化学洗涤剂使用,每日湿手时间尽量控制在1小时内。
杨斌提醒,职业暴露频繁的高危人群尤其需要警惕,如医护人员、建筑工人、美发从业者以及家庭主妇等群体因频繁洗手消毒、接触染发剂、水泥、洗涤剂等刺激物,皮肤屏障更易受损,患病风险显著升高。如发生相关症状,切勿轻视,应前往医院诊治就医。
文字丨记者 何晶图片丨受访者提供
相关阅读:
- 2025-05-19 16:35:00 聚焦慢性手部湿疹防治,专家呼吁科学防护必不可少丨国际爱肤日
- 2025-05-12 09:30:00 近年我国注册护士数年均增幅8%左右
- 2025-05-01 20:54:00 万幸,历经13小时的“浴血奋战”,她的左臂保住了!
- 2025-04-30 10:05:00 内蒙古一男子遭风筝线“割喉”!
- 2025-04-28 19:21:00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病、精神和行为障碍成为职业健康问题新挑战
- 2025-04-23 12:32:00 兴平市人民医院:ERCP术成功实施 精准取石解除患者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