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天长:执移风易俗妙笔 绘乡村文明新景
“妈妈过世了,咱把办丧宴、做法事的钱省下来,常给老爸买些营养品,多抽时间陪陪他,这才是咱妈最想看到的孝顺啊!”近日,家住安徽省天长市郑集镇老山村、刚经历丧母之痛的杨水翔向亲朋好友说起母亲丧事简办的原因。这场简朴的丧事,成了全村人点赞的文明乡风的“样板”。
近年来,天长市以整治厚葬薄养、高价彩礼、红白事大操大办、不孝不尊、赌博斗酒等农村陈规陋习为切入点,立足当地实际,结合皖东水乡乡风民俗,打出了一套政策引领、宣传助力、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的移风易俗“组合拳”。
“我们在先行部署、强力推动的基础上,联合多部门协同,促进相关政策规定的落地落实。”天长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缪仕昌介绍,该市坚持把倡导文明殡葬、抵制高额彩礼、培育文明乡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赋能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和关键措施,统筹市委政法委、市文明办以及民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建立完善移风易俗正负面清单,表彰先进典型,惩戒处置违规失范、影响恶劣的反面典型。
加强宣传引导造氛围,线上线下齐发力。天长市督促16个镇(街道)紧盯有关重点人群,通过召开座谈交流会、举办培训辅导班、开设典型人物公示栏等方式,教育引导党员群众、“五老乡贤”人士、青年骨干成为移风易俗的带头践行者、主动参与者和积极倡导者。同时建立文明乡风微信群,在网络媒体开设专栏,在村(社区)、自然村庄建立文明乡风宣传栏、“四德榜”,充分利用“村村响”大喇叭进行宣传引导,让移风易俗理念搭乘多元化宣传的快车,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群众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
“我们还充分发动乡村群众,群策群力,多方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缪仕昌说,天长市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等创建活动,激发乡村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24年以来,全市已创建全国文明村镇6个、省级文明村镇13个、滁州市级文明村镇68个,全市先后评选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360余名、市级“道德模范”120名。(范学琴 周志祥 邵永军)
相关阅读:
- 2025-09-02 08:59:00 赛罕区:破数据壁垒之坚,筑基层减负增效之基
- 2025-09-02 00:17:00 水东大道打通关键堵点,电白区行政服务中心路段实现双向通行
- 2025-08-24 12:27:00 青海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 2025-08-22 22:35:00 金昌: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奏响城乡融合“共富曲”
- 2025-08-19 16:31:00 【地方食闻】河北邱县:乡村振兴“三箭齐发” 环境美了 腰包鼓了 游客来了
- 2025-08-18 18:24:00 林建在邵武接待群众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