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泰安鼓励肥城、新泰探索建设风光储互补微电网,全力推动智能微电网推广应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3 21:44:00    

新黄河记者了解到,8月22日,泰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泰安市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领导,介绍全市智能微电网发展相关情况。如何推广微电网泰安模式?在助力黄河战略先行区建设方面有何措施?对此,泰安市发展改革委电力科科长、四级调研员迟美英介绍,去年以来,市发展改革委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聚焦新能源就地利用和电网稳定运行,将智能微电网建设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全力推动智能微电网推广应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25年国家能源新政频出,合理利用海量分布式新能源,实现电碳合一、协同发展是泰安市微电网建设的主要发力点。

加强顶层设计,凝聚工作合力。立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战略,编制《泰安市智能微电网专项规划(2026—2030)》,衔接省、市能源发展“十五五”规划,探索建立“微电网—配电网”协同发展机制,加快网架结构升级,提升电网承载能力。研究制定泰安市微电网并网导则,在微电网准入、验收等方面进一步简化流程、明确标准,争取纳入省级标准体系。

深化场景创新,扩大示范规模。会同相关行业部门多点建设,力争到2025年底前建成20个示范项目。工业领域推动“泰开模式”复制推广,实现“零碳园区”“绿电产业园”融合发展;公建领域加快市政中心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打造全省首个政府办公区“零碳示范”;乡村领域鼓励肥城、新泰探索建设风光储互补微电网,结合“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实现农村用能自平衡,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纳率30%以上,让更多绿电“发得出、用得好”。

突破机制瓶颈,激活市场动能。从“政策激励、市场运作”两方面入手,构建更优发展环境。深化“虚拟电厂+绿电交易”机制探索,允许虚拟电厂作为独立主体参与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电力系统稳定性。积极落实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贷款贴息政策,强化要素保障,简化审批流程,让项目“早落地、早见效”。探索推动微电网减排量纳入碳普惠市场,拓宽项目收益渠道,激发市场主体参与积极性。

记者:孙锋 编辑:曹梦佳 校对:王菲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笨百科 鲁ICP备20240533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