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劳动教育里的成长密码︱贵阳创新举措打造劳动教育新范式,培育时代新人


开篇语:
暖阳下,在贵阳市云岩区第五小学的“劳动课堂”上,学生们化身“小厨神”在烹饪区展现厨艺,动作利索、配合默契,体验着劳动的辛苦与快乐。从校园到田野,从课堂到基地,劳动教育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孩子们通往全面发展之门。
为了用劳动点亮学子们的成长底色,近年来,贵州启动实施劳动习惯养成计划,指导学校开齐开足上好劳动教育课;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创建示范学校、建设劳动教育精品课,推出一批五育融合的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和特色课程构建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创新办好第三届全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技能竞赛……劳动教育的主题紧密围绕地域文化特色,注重乡村振兴、民族文化、传统工艺、特色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家乡风俗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多样化的劳动教育形式,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实现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
“健体魄·塑习惯·润心智——贵州劳动教育里的成长密码”系列报道,将走进贵州劳动教育的生动现场,全面展示贵州各地积极探索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在这里,孩子们挥洒汗水,强健体魄,于劳作中领悟生活的真谛;他们养成良好习惯,以勤劳之手编织未来;在实践的磨砺中,心智得以润泽,梦想悄然绽放。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浪潮中,贵阳市教育系统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新路径,云岩区、清镇市、乌当区等地纷纷发力,以创新举措打造劳动教育新范式,让劳动教育成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近日,各地区通过开展多样化活动、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和完善赛制等方式,为贵阳劳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云岩区:“五级赛制+特色课程”为核心
8所省级示范校、12所市级示范校、10所项目学校,5万余名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收获成长……云岩区以“五级赛制+特色课程”为核心,构建了一套系统、全面的劳动教育体系。

手工编织。
近年来,云岩区将劳动教育放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中的关键地位,将其置于全区教育发展规划的重要位置,以高瞻远瞩的视野和切实可行的举措,为劳动教育勾勒出一幅宏伟蓝图。

云岩区第三届劳动技能竞赛。
自2022年贵州省启动劳动教育示范学校评选以来,云岩区积极响应、主动作为,已有8所学校凭借在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实践活动组织、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荣获省级示范学校称号。同时,云岩区大力推进市级劳动示范学校和劳动教育项目学校建设,目前已有12所学校成为市级示范学校,10所学校成为项目学校,形成了梯次分明、特色鲜明的劳动教育发展格局。
在政策的科学引领下,云岩区各中小学积极响应,立足办学特色,打造出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劳动教育品牌。贵阳市实验小学未来方舟分校举办的劳动技能大赛,涵盖生活技能、手工艺术、美食制作和创意设计四大板块,分年级设置特色项目,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都能在劳动中锻炼技能、传承文化;贵阳市金关小学将劳动教育与体育活动相结合,举办春季运动会,设置“田间大作战”“垃圾分类接力”“生活小能手”挑战赛等项目,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劳动习惯。

北京市芳草地国际学校贵阳分校的小学生正在进行厨艺比拼。
此外,在联盟校比赛中,省府联盟分赛场以“一校一案”方式制定竞赛方案,围绕劳动教育十个任务群,设置小学低、中、高年级组共9个项目,涵盖清洁整理、烹饪制作、手工创意等多个领域,既体现地方文化传承,又融入生活美学与创新思维。人贵联盟分赛场则以“以劳健心智,以劳塑习惯”为主题,构建“生活技能+创意实践+文化传承”三级项目体系。

学生们的作品展示。
在推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云岩区注重家校社协同育人,形成了“学校主导、家庭协同、社会支持”的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为学生的成长筑牢劳动教育的坚实堡垒。
这些特色项目的实施,让劳动教育从课堂走向生活。各校通过特色劳动教育实践,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收获成长,在劳动创造中感受快乐,真正实现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教育目标。下一步,云岩区将继续深耕劳动教育领域,不断探索创新。
清镇市:推进劳动教育与五育深度融合
4月17日,清镇市举办了全市劳动教育项目选拔活动,围绕“提升劳动技能、培育创新精神、厚植家国情怀”的主题,设置幼儿、小学、中学3个组别,通过学校申报、分组展示、多元综合评估等环节,严格选拔并推荐了一批优秀项目参与市级展示。

清镇市小学生们制作的手工作品。
清镇市共有20余所学校参与,提交了40余个富有创意和实践价值的劳动实践竞赛项目。经过层层严格选拔,清镇市红枫第三小学等7所学校最终脱颖而出,将代表清镇市参加贵阳市各学段的比赛,展示清镇市劳动教育的卓越成果。

趣味化场景,让孩子们爱上劳动。
其中,幼儿组聚焦于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各幼儿园通过创设趣味化情境,让孩子们在物品整理、卫生清洁等项目中尽情展现自己的劳动启蒙成果。经过综合评估,一批优质项目脱颖而出,为市级展示提供了丰富的基础实践案例。小学组则围绕家庭技能和传统文化展开。各小学通过礼仪实践、手工艺制作等项目,展现了劳动教育与文化传承的有机融合。学生们在传统手工艺、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等任务中展示了自己的劳动素养,最终选拔出了兼具实践技能和情感表达的优秀项目。
中学组的活动立足科技应用和家国情怀,初高中及中职学校的同学们以模型制作、数字创作等形式,展现劳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完美结合。项目涵盖乡村规划、国防科技等主题,选拔出了体现专业技术与责任意识的特色项目。
下一步,清镇市还将持续推进劳动教育与五育的深度融合,通过加强课程建设、打造实践基地等有力举措,努力培育出更多“善劳动、勇创新、担使命”的新时代青少年。
乌当区:构建“五育融合”课程体系
劳以启智、动以润心。乌当区在劳动教育方面同样成果丰硕,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乌当中学在多维融合创新上,构建“五育融合”课程体系,开发“生态香皂制作”等特色课程,实现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渗透;资源整合优化方面,联合贵州师范大学等高校资源,建立“高校导师+校内教师”双轨培养机制,形成劳动教育共同体;实践平台赋能上,建成标准化劳动实践基地,开发“种植养护”“传统工艺”等实践模块,学生参与率达100%。

乌当中学的学生展示生态香皂制作。
下一步,该校还将建立“顶层设计-课程研发-教学实施-成果转化”闭环管理体系,重点推进:构建三级教研网络:校级统筹→教研组研发→教师实践;开发“劳动+”特色课程群,强化成果输出;建立“成长档案袋”评价系统,实现动态跟踪。
云岩区、乌当区、清镇市的积极探索,为贵阳市劳动教育开启了新局面。据贵阳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贵阳市将继续推广这些成功经验,深化劳动教育与五育的融合,通过加强课程建设、打造实践基地等举措,培育更多“善劳动、勇创新、担使命”的新时代青少年。
贵州教育报记者 罗欢 刘小钰 潘国虎 徐颖
编辑 皮亚丹
二审 钟俊怡
三审 王宁
相关阅读:
- 2025-05-07 16:59:00 陕西如何打好这场“收官战”?
- 2025-05-07 16:07:00 “136号文”刚过,“394号文”又来,政策利剑直刺储能“软肋”!
- 2025-05-07 14:35:00 贵州劳动教育里的成长密码︱贵阳创新举措打造劳动教育新范式,培育时代新人
- 2025-05-06 20:33:00 南山区闪耀“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斩获两项金奖及多项殊荣
- 2025-05-06 16:22:00 强降水+强对流!贵州这些地方注意了
- 2025-05-06 09:52:00 野外烧烤遇卡式炉爆炸!7人受伤画面冲上热搜,回应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