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山西圈粉“Z世代”!山西文化借力影视实现又一次“破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3 12:46:00    

  “这个‘北张村’不就在咱家附近嘛!”“这座小庙是不是晋祠里孙悟空变的那座?”8月9日,太原某影院的放映厅内不时响起几声童稚的惊呼,引得周遭观众会心一笑。银幕上放映的正是暑期档热映的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当小妖怪们穿梭在古色古香的建筑间时,不少观众一眼就认出了那些熟悉的身影——佛光寺东大殿、善化寺天王彩塑、晋祠水镜台……这些山西的“宝藏”再次成为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山西文化借力影视实现又一次“破圈”。

  近年来,从《黑神话:悟空》到《浪浪山小妖怪》,从影视作品到民歌综艺,“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风光”的名片正通过“跨界联动+数字传播”的模式持续焕新。

云端牵手

山西文化潮起来

  近年来,文化与热门IP的跨界联动成为激活地域魅力的重要方式:成都世运会联合现象级动画电影《哪吒》推出宣传视频《哪吒之三宝闯世运》引领成都数字体育风潮;热播剧《锦绣芳华》带火河南洛阳“唐风”文化;“苏超”赛事带动江苏旅游市场;暑期档热映的《南京照相馆》《长安的荔枝》让南京、西安的历史底蕴再次走进大众视野……

  文化与科技、艺术与创新跨界融合,为文化传承开辟了全新天地。在这波时代浪潮中,三晋大地的传统文化基因同样借势现代网络语境,以创新姿态焕发新生。

  2024年“与辉同行”山西行直播向全国展示了山西风光、山西好物;2025年初,山西博物院携手新浪微博推出鸟尊与鸮卣伴手礼,让沉睡千年的国宝文物绽放出时代光彩;央视《2025年春节戏曲晚会》《国风超有戏·寻风季》《雏凤新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少儿戏曲大会》等多档节目在太原古县城、晋祠等地录制;邵艺辉电影《好东西》里的山西面食,热播剧《黄雀》中的汾酒、山西过油肉……不同的作品勾勒出山西的生活肌理与文化特质。

  “把传统的东西用现代的方式表达,它就会产生化学效应,变得非常潮、非常酷,年轻人也会非常喜欢。”《浪浪山小妖怪》导演於水的话道出了文化创新的关键。网友@飞飞在山西日报客户端评论“看完《浪浪山小妖怪》,我被山西狠狠圈粉!可见每一个成功的IP都可以成为文化的载体,触达更广泛的受众。”

  “当前,人们追求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年轻人更呼唤多元的文化供给。‘互联网+’的跨界融合模式,借助新媒体平台和数字技术,将山西文化元素巧妙融入现代设计与叙事中,打破了地域桎梏和传统单向的传播方式,以更新潮的姿态成功点燃了大众尤其是年轻群体对山西文化的热情,让更多人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山西的深厚文化底蕴。”山西工商学院传媒学院教师冯梅表示。

线上助推

文化认同新体验

  山西文化的频频“破圈”,离不开社交媒体的助推。

  在社交媒体时代,“Z世代”习惯于在线上获取信息,热衷于通过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获取旅游资讯,并在实地体验之后又在线上分享游记,形成“线上‘种草’——线下体验——线上反哺”的传播闭环。

  游戏《黑神话:悟空》发行以来,山西成为海内外玩家向往的“神话古建打卡圣地”。不仅云冈石窟、五台山、晋祠等名胜热度攀升,随着线上热度发酵,小西天、玉皇庙、铁佛寺等冷门古迹也变得炙手可热。

  “我在游戏里见到了山西之美,但没有亲眼看看总觉得遗憾。”西安“90后”小伙儿郑方舟因游戏与山西结缘。8月初,他专程赴晋,游历了大同、太原的古建真迹,品尝了特色美食,还把精美文创带回了家。“真的不虚此行!以前我对山西了解不多,以后一定会常来!”郑方舟向记者感慨。

  数据显示,2024年,关键词“山西文旅”抖音搜索指数均值同比增长446.85%,抖音综合指数均值同比增长488.72%,云冈石窟等5A级旅游景区的全网声量持续走高。流量的涌入也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文化认同和文旅消费。当年山西国内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27.24%,旅游总花费同比增长36.03%;2025年上半年,大同云冈石窟、恒山、大同古城等8家景区累计接待游客约787万人次,同比增长14.65%,创历史新高。

  今夏热映的《浪浪山小妖怪》让山西文化再掀热潮。“原来浪浪山的山是山西的山”“跟着浪浪山小妖怪一起游山西”等话题霸榜各社交平台,电影中出现的永安寺、善化寺、华严寺等成为新的热门打卡地。

  “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文化共鸣。粉丝通过自己钟爱的领域触及山西,继而亲身走入作品场景,由虚拟探索现实,又在现实中与作品重逢,完成情感复现和跨时空对话,获得多维交互的审美体验。”山西传媒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师赵雯认为,年轻人不仅是消费者,更是文化传播的“共创者”,社交媒体的裂变效应,让山西文化从“小众兴趣”真正走向“大众潮流”。

协同发力

生态培育助长红

  山西文化的“破圈”,并非偶然的流量爆发,实则是多方协同构建的数字生态系统的必然成果。“文化跨界传播新范式背后,是政府云端布局、产业智慧培育、人才数字赋能的全域联动生态。”赵雯说。

  相关部门主动作为,为跨界合作提供了制度和资源支持,并充分利用多元化的宣发渠道,以更鲜活的方式去讲述山西故事。以《黑神话:悟空》为例,早在游戏开发阶段,山西省文旅厅等部门就同游戏出品方游戏科学公司开展合作,在取景、拍摄等方面提供前期支持,并在宣传推广等方面提前谋划布局,推出“跟着悟空游山西”主题线路、线下古建打卡、发放通关文牒等创新形式,成功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最终引爆全网百亿级话题传播。面对随之激增的游客,山西各景区快速响应,搭建起数字化互动平台,研究吸纳意见和建议,持续优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品质,改善游览体验,形成良性互动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遍布于各领域的山西籍人士,成为了本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我是山西人,那些古建筑、佛像造像,我小时候看到的遗迹,我想通过作品把它们呈现出来。”於水把自己的童年回忆和家乡情结融入影片,他坦言:“这份对土地的热爱、对故事的执着,以及电影里藏着的那份‘山西魂’,都是从家乡的山河里慢慢生长出来的。”这种根植于血脉的文化自觉,有力拓宽了山西文化的传播渠道。

  近年来,山西持续完善文化发展顶层设计,大力培育产业生态,创新宣传推广形式:“山西文博会”、晋剧艺术节、“唱游三晋”原创音乐推广活动等品牌活动接连举办;积极组织网红、达人和海内外媒体走进山西,持续输出山西“流量”;依托山西传媒学院山西电影学院、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等平台,培育复合型人才。这种由“官方输出”到“生态培育”的转变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可持续的发展动能。

  数字+IP的跨界融合模式重塑了文化的表达方式,让山西文化以更年轻、更灵动的姿态融入当代生活,不仅持续收获“泼天流量”,更沉淀为持久的文化影响力。

山西日报 记者王少杰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笨百科 鲁ICP备20240533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