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分贝管控24小时在线!遂宁创新“静音守护”行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2 10:57:00    

遂宁将“开展城市噪声治理,集中整治KTV、酒吧、夜啤酒、广场舞、建筑施工等噪声突出问题,在市主城区新安装设置噪声监测设备40台(套),在建筑施工工地全面推广噪声监测系统,噪声扰民群众投诉率下降30%”列为2025年全市重点民生实事。日前,全市已启动城市噪声治理专项行动,集中整治各类噪声突出问题,全力守护城市“静音键”。

科技赋能:工地装上“智慧耳朵”

5月19日,市河东新区一处建筑工地上,执法人员正对噪声监测系统进行巡检。显示屏上,实时噪声数值随着施工声音动态变化。“这套系统24小时运行,一旦噪声超标就会自动报警,后台同步记录数据。”市河东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直属大队副大队长唐卓介绍,目前全市所有建筑工地已全面推广噪声监测系统,实现从“人工巡查”到“智能监管”的升级。

施工方主动落实降噪责任。“工人早上7点上班、晚上9点半停工,高噪声的钢筋加工区搭建防噪棚,大型机械作业时间严格控制,要求工人轻放钢管,减少碰撞声。”发展鸿儒院项目执行经理肖寨表示,工地实行“错峰作业+硬件降噪”双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精准治理:从“刚性执法”到“柔性引导”

执法部门加大了日常监管力度,采取定期巡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工地规范施工。“所有在建工地进行网格化管理,责任包干到人,不定时对项目进行巡查,并向项目负责人宣传文明施工及噪声治理相关要求。”唐卓说,重点对夜间施工进行巡查,夜间执法人员一旦发现夜间施工行为,第一时间制止并进行相关处理,做到教育一批、处罚震慑一批。

“音量控制在60分贝以下,晚上9点前结束活动,高考期间暂停健身。”傍晚时分,在遂宁市体育中心广场上,执法人员正向广场舞爱好者发放《文明广场舞倡议书》。据了解,执法部门对广场舞集中区域实行“定时、定点、定音量”管理,平衡市民健身需求与居民休息权。

“我们坚持‘721工作法’,即70%的问题用服务解决、20%用管理规范、10%用执法震慑。”市河东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灵泉大队大队长李林峰介绍,通过线上线下的广泛宣传,争取市民理解和支持城市噪声治理工作,日常加强巡查劝导,通过耐心劝导,减少噪音产生源头,同时进行部门联动,和公安、文旅、街道、社区联防联治,减轻噪音影响范围。

针对夜间餐饮场所的噪声问题,遂宁经开区执法部门也开展了“静夜行动”,对烧烤店、夜啤酒摊点实行“限时外摆+静音承诺”管理制度。“晚上10点前可在划定区域外摆,但必须禁止大声喧哗,10点后顾客需进店消费。”遂宁经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嘉禾执法组副组长杨祯介绍,执法人员开展“网格化+拉网式”全覆盖巡查,逐户发放《夜间经营噪声管控告知书》。商户王政表示:“一定全力配合降噪工作,主动提醒顾客文明用餐,要严格遵守外摆时间,共同维护好周边环境。”

长效管控: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

目前,我市综合行政(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已构建“预防—巡查—处置—反馈”闭环噪音污染防治工作机制,通过社区宣传、商户告知等方式强化噪音污染防治政策普及,提升群众环保意识;依托网格化管理,组织执法队员对广场舞集中区、商业促销点以及居民区、学校、医院周边等重点区域开展高频次动态巡查,利用智能监测设备实时捕捉噪音数据;对违规行为依法开具整改通知、实施行政处罚,并联合公安、环保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设立投诉热线,安排专职投诉处置人员及时处理群众反馈,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整改成效不反弹,切实维护城市宁静环境。

据统计,2025年1月-4月,全市综合行政(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已排查整治文娱歌舞噪声、商业活动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等扰民问题2500余起,整改完成率超99%。

(易雪莲 全媒体记者 李亮)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笨百科 鲁ICP备20240533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