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2620台数字广播、12大应用场景,这个区的“数字应急广播网”太管用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7 19:22:00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徐林军 许茂桢

“近期此路口事故多发,衙前派出所提醒您驾驶电动车要戴好头盔......”

每天早中晚是非机动车流量较高的时段,如果此时你经过萧山区衙前镇的路口,或许就能听到这段语音。

语音来自哪里?为什么要发送?近日,记者带着这个疑问来到了语音播报里提到的萧山区公安分局衙前派出所。

“我们利用摄像头捕捉到有骑行未戴头盔现象,通过数字广播终端发出提醒语音。自从有了‘视觉智能+广播播报’的智能宣防模式,效果还真不错。”民警俞佳琦在衙前派出所有一个“平安衙前 佳琦广播”的电台专席,平时除了在路口播放外,还在小区门口、河道沿岸和企业食堂等地,播放消防、反诈、交通等内容,目前已为全镇人民服务了2年有余。“这是我们系统性思考、规划、使用数字广播应用的一次尝试,也是智能播报的有效补充。”一旁的衙前派出所所长李海军补充道。

“知音”工程是萧山区公安分局进一步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从被动向主动、从粗放向精准、从事后向事前转变的一项创新举措,集成前端感知、模型算法、智能预警和语音交互等手段,基于覆盖全区的“数字应急广播网”,对所有数字广播通过一个平台、一张网络、一套机制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把原先已建设好的应急广播单一功能进行数字化、场景化的拓展和功能上的提升。”李海军解释。

据了解,应急广播在面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时,能够将信息快速传递给公众和社会组织。然而,时间拉长了看,应急广播也存在应用场景单一、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如何让“空闲”的应急广播变得“忙碌”起来,萧山区公安分局有着自己的“解题”思路。

“我们在实际的警务场景中,把原先单一的‘平安宣防’扩大到‘非机动车安全预防’‘ 消防隐患播报’‘反诈宣防’等12大应用场景。”李海军说,每一个应用场景都有自己的时间节点,比如夏天到了,“谨防溺水”的温馨提醒就会多一点安排;傍晚时分,跳广场舞要远离居民住宅区,不得占道、不得噪音扰民的提醒就会多一些。

多场景应用需要更多点位的“数字广播”来支撑。今年以来,“数字广播”应用已由街镇级向区县级拓展,通过与区文旅局合作,在充分利用原有应急广播的基础上,“数字广播”数量由最初几十余台扩展至目前的1198台,全区可调用数字广播总量达到了2620台。

有了这么多的“数字广播”护驾,开展项目试点的衙前镇初显成效——自2023年8月全域覆盖以来,已实现辖区内企业员工交通事故和电诈案件分别同比下降20.5%、20%;实现电动车失窃案件下降60%;实现溺水、交通致死等事故“零发生”等成效。

越来越多的“数字广播”增强了宣传的密度和广度,但也带来了噪音扰民风险。

该如何解决?

“我们在不同场景下,计算最佳音量的覆盖半径,制定《数字广播音量控制说明》,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李海军强调,通过对播报音量的精细化控制,近1年来未发生噪音类投诉。此外,在人员相对集中的时间、地点进行集中播放也能降低投诉率。比如,在企业食堂,利用就餐期间员工集中的优势,固定频率、固定时长进行播放。

亮眼成绩面前,萧山区公安分局仍在警务场景上不断思考如何做精做细:每一台广播都是一个独立终端,可单独播放、定向播报、定制播放,实现了由传统广播单一内容的“广泛播”转变为“精准播”;应用场景可持续拓展,以自动识别、智能预警的方式发挥第一时间发现、劝阻、告诫的“警力支点”“机器换人”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更好地配合萧山区公安分局,加大采用算力算法、大数据等技术,结合5G网络、智能广播等广电行业特色,实现与公安警务系统深度融合联动。”项目参与企业萧山华数负责人吴亮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笨百科 鲁ICP备20240533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