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弹劾什么意思(古代的弹劾制度,监察制度下的“一把刀”)
弹劾的机构
在秦汉时期,秦始皇设置了御史大夫一职,御史大夫之下又有御史中丞、侍御史、监察史官等,其中,御史大夫是作为丞相的副手,而御史中丞则是在殿中掌握图书秘籍以及察举非法;侍御史则称为柱下史,监察百官的言行,最后便是监察史负责监理诸郡。
由此,自秦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的监察制度。
而明朝的监察弹劾制度,是在对前面历朝制度的继承上,又有所发展。明代的监察弹劾机构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完善的制度体系。
在中央,有御史台,都察院,六科等;而在地方,则有提刑按察使司、监察御史、.督抚官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明朝监察弹劾的权利并不是全归于体制内监察官员的。几乎所有的官员都可以行使这个权利。因而,在明朝,其弹劾的对象极为广泛,上至内阁重臣,下至芝麻小官,可以说是无官不能弹。
而在弹劾的内容上,也可以说是无事不能弹,上至贪赃枉法,结党营私,下至公文格式、仪表失态,这些都可以成为弹劾的理由。
接下来,我们再来谈一谈弹劾的具体流程。

弹劾的具体方式
监察官员发表弹劾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有露章面劾,一种是封章奏劾。
顾名思义,所谓的露章面劾即是在朝会中由主导监察的官员当面宣读弹劾文章。
这种弹劾的方式,其优点在于震慑性大,制造的舆论压力大,而其劣势在于,这种弹劾毫无秘密而言,其弹劾官员,一般都是暴露在外的,容易受到危险。
所以,这种公开的弹劾方式在明朝时期是比较少的,除非·,想鱼死网破时,通常采取这种弹劾的方式。
而另外一种弹劾方式封章奏劾则是主流的弹劾方式,一般是由监察官员将劾携程奏章的形式,然后加以密封进而呈给皇上。所以说,相比较露章面劾,封章奏劾无疑更具有保密性,也更能保护弹劾者的安全。但是有优势,也有劣势,因为保密性好,其传播范围变小。
不过,总的来说,在明朝弹劾政治实践中还是都以这种弹劾方式为主流的弹劾方式。

在明代,弹劾的行为往往根据弹劾者的人数分为独劾、联劾与交劾,我们前文也说道,明代的弹劾官员的权利不仅限于专门的监察机构,其大大小小的官员也有都有权限去弹劾官员。
而有时候,这些小的官员便会报团取暖,众人联名奏劾,这就叫做联劾,这些官员们希望通过联劾可以给皇帝施加更大的压力,但是,联劾所带来的压力却远远不如交劾。
交劾,顾名思义,即官员们交互上疏弹劾,这种方式,威慑性和传播性都要大于联劾,一般出现这种方式弹劾的原因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就是政治斗争,第二种则是要弹劾的官员官位比较大,而第三种则是要弹劾的官员罪行比较大。
这种交劾的方式成为了当时朝堂政治斗争中最为普遍的手段。
而至于最后一种弹劾毒劾往往是以个人名义或者以整个部门机构的名义实施弹劾权。
最后,除了这些弹劾的方式以外,明朝还有自我弹劾的事情发生,自我弹劾一般来讲会出现于两种现象中,一是自己犯错了,一是为了给君王制造压力。
弹劾制度的影响
弹劾制度,其设立之初最大的目的就是帮助皇帝控制满朝的大臣。
这是一把“双刃刀”。
设立之初,“执刀人”是皇帝。

但是,随着历史时间的发展,当皇帝的权利被削弱时,他便无法再做“执刀人”。
我们再接着以明朝为例子。
在明朝初年,在位的几位皇帝权力都比较强硬,因而,这时候,这把弹劾的刀成为了整顿吏治的重要工具,无往不利。
很快,在这把刀下,明初官员们恪尽职守,廉洁高效,而到了明朝中期的时候,明初多年的发展,弹劾制度已然固定甚至老化了,而这时候,明朝的皇帝们也没有明初的时候那般励精图治了,这就导致皇帝权利越来越受限,慢慢的,这把弹劾的刀便不受皇帝所控制。
成为执刀人的有两种人,一种是正直的官员,一种是奸佞之臣。
而这两类人的争锋相斗使得弹劾制度逐渐的走向低潮。
到了明朝后期的时候,执刀人变成了另外两种人,一种人是皇上,一种人是权臣。
其中,使得弹劾这把刀分崩离析的则是明朝后期的党争,权臣们互相争夺势力,弹劾这把刀成为了他们的主要武器,久而久之,弹劾的这把刀崩了。
不久之后,明朝亡了,清朝建立,弹劾的这把刀又再次出世,而且比以往更加锋利。
相关阅读:
- 2025-04-30 23:06:09 星派集成灶售后服务24小时服务热线-全国400服务号码实时反馈-今-日-资-讯
- 2025-04-30 23:01:31 贝雷塔锅炉各24小时售后全国客服受理中心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 2025-04-30 22:50:33 美的(Midea)燃气壁挂炉全国各市24小时售后服务点热线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更-新
- 2025-04-30 22:35:08 千代燃气灶服务号码24小时-售后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更-新
- 2025-04-30 22:22:08 皇明太阳能服务号码24小时-售后号码实时反馈-今-日-资-讯
- 2025-04-30 22:19:34 笃宝智能锁24小时全国售后热线实时反馈-今-日-资-讯